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程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民办教育培训服务投诉近7万件,很多学生家长被迫踏上追讨“血汗钱”的漫漫维权路,成为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关键民生小事’,我们对此进行调研形成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
“主题教育开始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和郑栅洁主任多次对青年干部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机关党委多次对青年干部调研作出具体指导。今天的活动,既是一次‘关键小事’调研成果的交流,也是一次主题教育阶段性成果的汇报。”
……
日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会议室里,一场跨部门的特别交流会在这里召开。中央改革办社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教育部研究生司、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新华社等5个部门单位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调研组代表充分展示了调研攻关的开展情况及研究成果,热点的选题、扎实的调查、深入的剖析、中肯的建议、深刻的感悟,引发现场评议人的阵阵掌声。
“关键小事”却是“国之大者”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是国之大者。5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进行调研,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史育龙作为与会专家点评道:“我听完以后的感受是‘关键小事’一点不小,这些小事都关乎民生,关乎千家万户,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由于“双减”政策的影响,不少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由于无法开展学科类培训,大量生源流失导致运营困难,再加上有些机构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将大量预收报名费、培训费和教学资金违规投资理财,造成机构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甚至发生卷款跑路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中央政策研究室社会研究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调研,形成《我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仅按国际通行的1%的识别门槛,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潜在规模近300万。目前的实验班、少年班,以及珠峰计划、强基计划等各类专项计划覆盖的学生仅几千人,覆盖面极其有限,就像在茫茫人海‘众里寻他’,大量超常儿童被埋没。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对‘关键小事’的调研,聚焦在‘拔尖创新人才如何早发现、早培养’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人力资源处副处长鲍文涵谈道。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带领团队深入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建立了第一个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历经15年的实践探索,科技小院如何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知农爱农人才培养模式?科技小院对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教育部研究生司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通过对科技小院进行深入调研,将‘关键小事’聚焦到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发展上。
扎实调研 以“小切口”探讨“大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发展面临突出问题。”中央政研室、中央改革办社会局处长董涛分析说,一是拖欠教师工资、交不起房租、运营资金断链导致直接关门倒闭;二是卷款跑路、逃匿失联、卖惨耍赖导致学生家长退款难、上访难、维权难;三是买卖机构、转让生源、变更法定代表人等“换马甲”导致受害人无法进行追偿追责四是挪用报名学费、违规投资理财、私设账外“小金库”恶意侵害学生家长合法权益。
“目前,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科学实验室的设施不足问题,孩子没有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他怎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科学家?怎么让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够学得好,玩得开心,实现因材施教,才尽其能?我们要通过调研,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出来,在工作中抓住实效。”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刘明谈道。
据介绍,社会司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联合调研攻关,先后赴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四川等地开展实地调研,组织“一对一”访谈20余次,召开专题座谈会3场,开展文献研究150余篇,系统搜集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的情况,掌握了国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情况、做法和经验。
“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深入的座谈会,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案例、数据。我记得厦门大学附属科技高中的校长,在他在工作中发现一个好苗子,在小学五年级学完了高中数理化课程,但是因为学制、学籍等制度限制,难以接受到适合他的更好教育,失去了很多机会。这位校长的那种懊恼、无助,既让人有一种设身处地的痛心,对我形成一种强大的冲击力,让我感受到,完善人才选拔制度体系,是多么必要,多么迫切。”鲍文涵谈道。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则深度聚焦浙江省嘉兴这一座城市,调研如何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调研发现,各地普遍存在地方高质量发展与高层次人才汇聚“引落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科产脱节”、高校院所人才培养“产教脱节”等问题。特别是在县域层面,更是存在城市能级不足导致高端创新人才引育难、高校院所科研人员与产业需求适配难、成果转移转化向产业赋能难、民营企业创新人才留人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新华社音视频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则利用其媒体网络优势,在国内多地和多个国家进行调研,就优化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展开调研。
“目前高技能人才存在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难以适应企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评价体系不能及时满足技能型岗位更新需要,导致一些高技能人才无奈转岗。”新华社视频部国际新闻编辑室副主任吕馨慧谈道:“在对世界技能大赛的采访中发现,在我国,许多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并未继续从事高技能方面的工作,而是转岗教师。”
“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编制问题,工人和干部的身份问题,以及造成高技能人才短缺的薪资水平低、社会认可度低等评价体系问题,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制约人才发展的很关键的因素。”史育龙谈道。
聚焦问题 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与会发言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同志深切感受到“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只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才能掌握真实情况和民情民意,才能更好地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真正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央政策研究室社会研究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通过深入调研后,如何根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乱象问题提出多条建议:一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套上制度“紧箍咒”;二是实行分类分级监管,烙上信用“身份证”;三是实施全流程资金监管,装上监控“电子眼”;四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筑牢安全“防火墙”等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建议把拔尖创新人才视为国家战略资源,将专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超常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正式组成部分,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入全面支持、规范发展的轨道,并从完善顶层设计、遵循成才规律、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建立“四梁”,围绕强基、识别、选拔、培养、评价、使用、管理、激励等八方面建立体系化、链条式人才培育机制,构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培养“四梁八柱”制度体系,让更多杰出人才脱颖而出。
教育部研究生司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指出,完善科技小院管理体系,规范质量标准。探索“部、地、校”协同管理和支持的发展模式,建立多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科技小院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及过程考核管理体系,明确考核评估体系和办法,优化奖惩机制。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建议,搭建科研院所与科技型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常态化对接平台,推进企业“用之需”与科研院所“研之能”精准嫁接,发布全市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资源图谱、重点产业领域创新资源图谱等。
新华社音视频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提出,继续加强国家层面以及省市地方、基层企业各级对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文化氛围,让“技能大师”“大国工匠”“技能专家”成为社会追捧的“明星”。提高技能人员的社会地位,让青少年对在技能领域就业有信心、有盼头。
去年4月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关键小事”调研攻关活动的通知》,组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调研攻关活动。
“去年有2000多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自愿参加,今年将近3000个,3万多青年人参加,形成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很多好的办法。怎样把调研当中形成的一些共识的好办法,最后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动问题解决,让其落地见效,是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最终目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部长张璐与会表示。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