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1日消息(记者黄玉玲)自六月起,我国频频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高温程度强,范围大,据中国气象局统计,截止到6月22日,全国共有183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月极值,46站突破历史极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面对多地气温超过40℃,市民表示为什么体感温度有时感觉比天气预报的更高?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如何测出来的?近日记者来到中国气象局,一探究竟。
体感温度≠天气预报温度
记者来到中国气象局的观测场内,分布着百叶箱、自动站辐射传感器、自动站蒸发测量装置等气象观测仪器,能监测40余种气象要素。其中,天气预报所报的气温,一般都是在百叶箱中监测得出的。
中国气象局观测场内百叶箱(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卞赟向央广网记者介绍,天气预报所报的气温是室外环境下,距离地面1.5米四面通风的百叶箱里的温度。1.5米是成年人呼吸的一个高度,目前全球都用这个标准去监测温度。
体感温度与百叶箱中监测的温度会有什么区别?卞赟为记者做了一个实验。在当天下午13:30分,他把温度计放置在一块黑色石板上面,经过十分钟后,可以看见温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显示当前温度达到50.6℃。但此时天气预报的气温37℃,记者查看百叶箱中温度计指数也是37℃。
黑色石板阳光直射10分钟后的温度(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之所以会有温度的差异,卞赟解释,体感温度是指人们对冷热的温度感觉,体感温度受四个因素影响,一是气温,二是湿度,三是风速,四是辐射。在黑色石板上测的温度就例如我们平日的体感温度,但它的不确定性很强,会受到例如日照辐射、风力大小等各种原因的影响,因此在百叶箱监测温度会尽量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例如外罩可以起到防护作用,保护仪器免受天气影响。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卞赟向记者介绍(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记者观察到,用于天气预报的百叶箱内外均为白色,四壁由板条组成,类似日常的百叶窗。百叶箱内主要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卞赟表示,通过百叶箱中监测出来的温度,通常会作为一个气象标准。气象专家们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最后算出未来天气数据。
北方迎来降雨本轮高温天气趋于尾声
除了通过百叶箱中监测出来的温度来计算未来天气温度,天气预报的天气变化也是预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天气预报其中“预报”该如何做呢?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董全介绍,“预报就是要预报空气流动未来怎么流动。空气流动都存在物理规律,我们会把这个物理规律数学化写成数学方程,预报就这么出来的。”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董全向记者介绍(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今年以来,我国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中央气象台频频发布高温预警,预警的标准是什么?董全解释,预警包括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都有对应的标准,越往上标准越高。比如说高温预警,高温蓝色预警连续两天最高气温在35℃以上,高温黄色预警是连续三天最高气温在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37℃以上,高温红色预警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40℃以上。
董全提醒公众,关于预警信息,除了关注中央气象台,地方气象台可能更具有针对性。
自7月5日开始,北方本轮高温已持续多天,董全表示,预计12日开始,北方将迎来一波降水,高温天气将结束,预计14日起,高温天气将再次回归。
气象专家提醒,北方高温虽然接近尾声,但户外天气仍较为炎热,时值暑期,公众在外出旅游时仍需做好防暑防晒的措施,避免高温时段长时间的户外活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