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9日,36氪WAVES新浪潮2023大会在北京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办。「WAVES」作为36氪全新推出的峰会IP,灵感来自于世界电影史上知名的“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我们想借此表达:年轻一代人不满足于现状、勇敢开拓和创造的精神。所以本次WAVES大会的slogan是:浪潮偏爱年轻人。 我们认为,“年轻”不止是一个年龄上的概念,而更是一种对活力、想象力的描述。某种程度上,36氪就是一个伴随着年轻一代创业者、或者说“创新精神”一起成长起来的公司。这也是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一点:在多数媒体还在追逐大公司的时代,我们就将目光着眼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或“小人物”身上。 WAVES新浪潮2023大会集聚创投、科技、人文、音乐多元场景,致力于打造出一场聚焦青年创始人和投资人的商业新势力派对。
6月9日上午,一场以“于无声处”为主题的圆桌对话在主会场展开。松禾资本管理合伙人闫阳、中车国投总经理张鹏、九鼎投资合伙人史巍、丰源投资Falcon Invest创始人兼CEO符正,围绕着产业投资的话题进行的交流。该场圆桌对话由讯飞创投合伙人徐剑主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圆桌现场
徐剑:线上线下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中午好。我是徐剑,来自于科大讯飞产业投资,我们的品牌叫做讯飞创投。不能免俗,虽然各位嘉宾都已经是大多数人非常熟知的产业投资大佬。但还是会有有一些新来的朋友,新的创业者对大家不是那么的熟悉,我想给大家花几分钟时间各自做一下个人和机构介绍。这样新的创业者们能够更精准的找到你们寻求帮助。
闫阳:大家好,我叫闫阳,来自松禾资本,之前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继续留在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做了两年助理研究员工作,方向是通信工程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研究。大概八年前,我转行从事早期科技孵化与风险投资相关工作,现在我在松禾资本负责天使基金的相关工作,包括非常早期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和天使投资这些工作。
松禾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科技风险投资机构之一。截至目前,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80亿元,投资项目超400个,助推优秀企业并购或成功上市超60家。我们专注于早期和成长期的投资,重点投资数字科技、精准医疗、创新材料三大硬科技领域。我们一直强调“专注”和“聚焦”,三个硬科技投资方向在松禾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是没有变过的,这在我们投资行业里是不常见的,也是十分难得的。
松禾天使基金是松禾资本旗下专注于早期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与投资的股权基金,成立于2018年,依托松禾在科技孵化与投资领域近三十年的丰富经验,以「投早、投小、投硬、投跨界、投交叉」为理念,携手来自国内外顶级高校院所的科学大家、知名企业的资深行业专家,以及优秀的海内外青年复合型科创人才,共同致力于我国科技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张鹏:谢谢主持人,各位朋友,今天非常荣幸能参加36氪的活动,也感受到了主办方也在关注国资的CVC平台,同时我们也越来越市场化。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来自于中车国创基金我叫张鹏,作为国资的投资平台,我们最主要的使命就是服务主业,围绕中车的“一核三极多点”产融结合。中国中车是以轨道交通的装备为核心业务,近些年我们在清洁能源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客车等行业有了一些布局,目前已经成为中车的第二增长极,同时我们还有氢燃料、IGBT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海工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多点业务也在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今天来我也想把我们央企的投资平台给各位做个介绍,中车国创这个平台主要关注三个大的领域,伴随着国资的三年改革行动我们把混改作为投资布局的方向之一,助力中车以及其他央企国企的改革,第二块围绕产业链方向,我们投早投小投创新,作为中车的“先头兵”对新产业进行布局,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做服务,在投早投小方面,投资阶段从PE的早期开始,投资A、B轮的企业占比能超过50%,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与中车的主业形成互动关系,尤其对战略新兴产业、对原创技术、对卡脖子技术、对核心材料、基础零部件等进行投资,第三块就是并购,包括国内也包括国外,大的策略还是补短板,比如我们18年并购的欧洲的半导体企业,现在就发展的很好,我们的并购与纯粹的套利还是区别很大,我们是通过并购到国内进行落地,传承了中车基因,消化-吸收-再创新,做到真正的并购-整合-消化吸收。
此外关于并购多说两句,并购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行业我们更多是并购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做到细分行业的龙头,为产业链融通做出贡献,对新产业我们更倾向于轻资产硬科技创新型企业,让技术与市场融合,行业与产品融合,发挥我们的优势,将小企业做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从而增强中车乃至行业的竞争力。
史巍:九鼎投资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私募股权投资(PE)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管理资产规模累计约626亿元,投资企业累计约367家,累计投资规模约336亿元。
我们主要投资中国境内消费服务、医疗健康、先进制造三大领域中的优质企业,以参股投资为主,协助并购为辅,聚焦企业的成长期投资,这也是我们最擅长的领域。
符正:各位好,我是符正,丰源投资成立于2021年,主要定位在早期科技创新的中国企业。我自己经历过投行、美元并购基金的工作阶段,后来,从2021年开始,我感到市场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我觉得股权投资要专注在明确的方向和市场上,投资的策略要更加聚焦,更加有产业化的思维。这是我们自2021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今天很高兴跟各位大咖一起交流产业投资。
徐剑:谢谢符总。各位都介绍完了,整体听下来,我有一些感受。首先是大家现在从投资方向上都在聚焦,其次从策略上都是看好中国,做多中国的。
今天我们圆桌的主题是于无声处,这个主题其实是很有深意的。早上来的时候,我和主办方做了一些简单的沟通。提到今天在座的各位朋友们都是相对年轻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当下来说可能是处于发声不多的阶段,但是身上拥有着巨大的能量,当时机成熟的时候一定会迸发出来。这跟我们做产业投资是一样的。国内的很多产业在过去是默默无闻的,随着技术的发展,随着我们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些产业开始出现它迸发能量的机会。而一直关注这些产业的投资人们,我们认为叫产业投资人,也会从中顺势崛起。
这里面有4个字是很关键的,叫产业投资。今天我们主要就是来聊一聊产业投资。这个词的内涵我觉得每一个机构,每一个投资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先抛砖引玉简单说说我们的看法。讯飞创投是代表着科大讯飞的产业投资平台,而科大讯飞是一个专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公司。所以,我们整个投资的策略和方向,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信息科技的大赛道。多年以来,我们一直秉承着这个方向,一直在产业的大生态里深耕和发展。我们认为自己是个标准的产业投资人。
但,这肯定只是理解产业投资的一个角度。所以,今天也想听听各位嘉宾,从你们机构的角度,从你们个人的角度来说,什么是产业投资?请给大家介绍下,我们请闫总先开始。
闫阳:谢谢主持人。今天主办方精心安排了来自不同背景的几位机构同行,有央企战投的、有专注PE投资的私募大佬,也有科大讯飞这样优秀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产业投资,而我们松禾资本是民营机构中较早布局早期科技孵化与投资的机构,不同背景的机构一定会对「产业投资」有着不同的理解。早些年前,特别是经常在美国东岸和硅谷看项目的时候,我们提的是「科技投资」,那时候我们期待科技创业者是放开手脚、发散思维、开动想象力的。随着国内外的一些新的形势变化,「产业投资」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多,而我们认为这种从科技投资向产业投资的变化趋势,是我们国家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首先,疫情消散,社会方方面面都在涅槃重生,特别是千行百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加速发展,需要优质资本进一步的赋能与助力;另一个角度其实更重要,国际层面上摩擦不断升级,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产业巨头屹立于世界强企之林,而通过产业投资加速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和重要的途径。
今天主办方为这个圆桌对话设定的题目是「于无声处」,是很有心意的。「于无声处」原本是鲁迅先生的著名诗句「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中的一部分,描述白色恐怖之下,革命胜利到来前那段最为黑暗的时刻,从表面沉寂中听到了革命春雷的萌动,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微微曙光。然而实际上,现在国内的产业投资起步速度非常之快,发展之蓬勃简直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像我们创投圈的很多同行朋友,包括一些在综合型投资机构非常优秀的投资人,都纷纷转身投入到了产业投资,进行了非常多的深入的行业研究,也投了很多不错的项目与团队,这是在我们一部分同行身上发生的生动变化,足见产业投资发展之迅猛。
但客观来讲,相比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在100年前就已经开启了产业投资这方面的投资模式(例如早在1914年,杜邦投资通用汽车),我们实际上起步是比较晚的,但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由高速蓬勃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以互联网巨头的企业风险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为主角的产业投资逐步转向以生产制造为代表的非互联网CVC投资,这几年产业投资发展的纵横维度都有比较明显的加深和加强,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因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我所供职的松禾资本,对比今天圆桌讨论的主题「产业投资」下的企业风险投资CVC,实际上是IVC(Independent Venture Capital),也就是传统综合型投资机构,那我们就无缘「产业投资」的盛宴了么?我们认为,无论CVC还是IVC,凡是带有“产业思维”的投资本质上都是产业投资。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我们这样的专注硬科技孵化与投资的综合型投资机构,实际上要加速把自己武装成「产业」和「科技」思维并重并行的投资人,这是新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考验。我们始终强调投资过程中「产业思维」的重要性,并且这种思维上的补充与丰富,远胜过所谓的产业资源和产业协同。
当下的产业投资中,占多数的实现形式仍然是CVC,但是“CVC”中的“C”实际上是Corporate(企业公司),并非Industry(产业行业),这里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个企业中的“投资”和“业务”通常是两条线,能否真正实现科创企业与产业中的大企业之间的“产业协同”,而不是华而不实、无疾而终的说辞,或者大企业业务线部门与科创企业相互看不上,这些是需要解决的。同时,大家可以回忆并思考一下几年前国家向互联网CVC挥起反垄断大刀的缘由。通过CVC可以让企业规模扩大,但也容易滋养促成垄断,而「垄断是创新天然的扼杀剂」,如何避免现在的产业资本投资不重蹈互联网CVC的覆辙,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深刻思考的。另外,CVC的主体是企业,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诉求、目标、谋划,对同一个项目的投资背后的理解、需求和规划也不尽相同,这非常类似《优化理论》中的“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问题。那么,如何使得一个大产业中的若干CVC,各自的局部最优陆续被实现的情况下,达到这个大产业的全局最优或者次全局最优的效果,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的大发展,是值得我们在座所有人思考的。这里面,政府层面的顶层规划、有序引导和时刻督导是至关重要的。面对我国产业投资的现状以及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或许在当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徐剑:没错,所以其实这也是我刚才所说的,产业投资不仅仅身为产业方的投资,拥有产业思维的投资是更广的概念。
我们也请张鹏总给我们分享一下。
张鹏:我理解的产业资本,就是本身自己有明确的产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作做一些产业相关的投资,所以产业资本服务母体,服务主业就是我们的使命。我理解产业资本核心的要素就是通过固链、强链、补链,让我们所在的产业链,行业在竞争中突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举个例子,不一定对,比如轨道交通近些年增速已经有所放缓,但我们的存量不断增加,随着维保周期的到来我们后维保业务在不断增大,传统的维保手段多数以手工为主,但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利用大数据、AI人工智能、视觉图像等手段,提高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提升,较少我们对劳动力的依赖,通过先进的手段提高产业的智能化水平,所以在这个方向布局上我们去寻找对轨交行业有深刻理解的科技公司,不一定名气和体量有多大更多是能对我们的痛点和行业的Knowhow有深刻理解,通过资本的纽带关系,把我们的短板进行补充,做到主业、基金、被投企业的协同发展,通过投资通过协同打破原有简单的买卖关系,从博弈到更多的合作,这背后就是产业资本的作用我理解。
举个例子,我们在一个城市的两个企业可能都互相不认识,因为他们俩即使是合作业务,也是博弈,你卖我贵,和你卖我便宜,资本的力量能把大家搭在一起,所以我觉得我们能干的事情就是把各行各业的人,通过我们做不同人的股东,我们把这些业务帮你们顺在一起,我能帮你找对门,能帮你去争取业务,但是我实承诺不了你订单,打铁还需自身硬。产业方为什么要做投资?我理解归根结底还是要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单打独斗闯天下的时代,需要集团军作战,需要有个强大的生态伙伴共同打天下,需要把每一个产业链节点做到更好,所以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只要做的好的企业都是我们合作的伙伴,我们肩负着产业链的融通使命,需要带动产业链共同做强做大,单凭某一家都很难实现,所以产业资本就是要带领或者牵头做大做强我们的产业,这才是我们要干的,当然作为基金我们还肩负着为LP获取收益的最原始的任务,所以服务主业产融结合与财务收益要兼得,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水到渠成。
徐剑:张总提到产业投资是应该从主业中来到主业中去,这是个很重要的观点。
有关产业投资的见解,有请史总也谈一谈。
史巍:我们很难仅将自身定义为产业投资机构,这与九鼎投资的现状有关。首先,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我们要为股东收益负责任。其次,作为一家PE机构,要为出资人的投资收益负责任。
过去十余年,九鼎投资管理多支人民币基金及美元基金。对于LP而言,投资收益是核心,在关注回报倍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收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我们在投资布局上始终关注多个产业领域;通过参与多行业投资,应对不同周期的产业波动,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坚持将“产业思维”贯穿于业务各环节。从项目来源到投资风控再到投后管理,只有通过持续、深入的行业研究,不断建立深刻的产业认知,才能更好的发现价值,判断价值,赋能企业。
比如,在项目开发环节,我们搭建了“行研驱动+按图索骥+属地开发”体系。通过投资部门的行业研究,结合地方团队在属地的精耕细作,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体系,保证了源源不断的优质标的。
以农业领域为例,作为相对传统的产业,很少有投资机构关注。但我们曾经研究发现,中国的农药原药非常有竞争力,全球农药原药约70%产自于中国。因此,过去十余年,我们曾沿农业上游产业链深度布局,投资了利民股份(002734)、江苏中旗(300575)等多家龙头企业。事实上在我们投资过程中,该领域鲜有来自其他投资机构的竞争,部分企业直到上市时也只有我们一家投资机构。
这就是“产业思维”的一种体现,深入研究行业,掌握行业格局,了解企业竞争力背后的底层逻辑,进而更早一步找到值得投资及需要资金的项目。
在尽调、风控及投后环节,“产业思维”同样重要。
以医疗健康领域为例,我们在过去十余年围绕原料药、化药、中成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医疗机构全链条进行了系统性布局。这意味着,我们在投资尽调和风控过程中,能够对标的企业及其合作伙伴开展更全面的访谈,实现细节上的交叉验证。在投后赋能过程中,能够更精准地在企业间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赋能,同时为合适的企业提供并购支持。
徐剑:谢谢史总,贯穿着全领域的产业思维是咱们的核心。符总也请您介绍介绍。
符正:关于产业投资,第一个我自己会产生这个问题,为什么叫产业基金,不叫行业基金?这两个词是不是一样的?以我个人的理解,行业基金指的是专门聚焦在一个领域进行股权投资,但是投资的行为也可以是财务性的行为。比如说有消费的行业基金,TMT的行业基金。但是这些年大家在讲的“产业”跟行业不是特别一样,产业资本需要有产业思维和产业资源,这和以前的情况非常不同。回应史总刚刚讲的,我觉得跟思维模式的关系非常大,现在的投资需要具备很清晰的产业思维。
在2018年的时候,我开始研究一个消费智能领域当时比较小众的宠物赛道,之后我投资了赛道细分领域的三家公司,后来有一家A股上市,有一家被外资并购。之后到了2021年大家跑过来跟我交流的时候,觉得我是个产业基金,专注在某一个细分赛道的,其实不是。只是在投资逻辑上,我们像做产业链剖析一样,我们产业链有什么样的品类,每个品类的市场规模,这里面只能出第一名还是有一二三名,上下游关系怎么样?到底是应该投品牌还是投供应链?这种思维更多是一种产业的思维。
当我们聚焦在一个好像还没太多人发现的行业,我们进去,这对于我们会是更好的优势,有充分的时间去做深耕,聚焦在某一行业里形成产业思维。这是我的思路,因此我认为应该强调产业思维,而不是强调某一个特定的行业,毕竟在周期来看,行业经常也会有起伏,但很多本质是不会变的。
徐剑:谢谢符总。
徐剑:我接着符总的这个话,刚刚大家也都说“产业”这个词本身包含了多种可能性,包含了非常多的细分方向。这里面有很多方向现在是热点,是各个机构正在看的,或者过去几年都在看的。也有一些方向可能像刚刚史总、符总提到的,过去大家其实没有太多把精力放在上面,处于投资的冷板凳上的区域。那我想请教符总,您管理的机构,现在主要投资的行业或者赛道方向是什么?除了主赛道以外,有没有还有像宠物板块这样一些冷板凳的细分赛道,未来会有于无声处发声的可能性。请您给我们介绍介绍。
符正:先从结论上来讲,我觉得目前是已经挺难发现还未被覆盖的细分行业了,投资进入了深水区。如果参考 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光伏产业整体业绩过去3年都是不错的;半导体行业过去三年业绩很好,今年上半年开始有下滑,但里面的半导体设备维持增长,新能源的锂电池和整车相关的业绩有上涨。但是再往深研究,还是会发现很多问题,光伏产业的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跑出来的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已经非常强势;半导体的下游需求增长会有些问题;新能源汽车整体有些亏损。
另外,我们研究的比如工业软件、军民融合的方向,一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表现都是不错的。而且,二级市场会给到真正有技术壁垒的公司更高的估值倍数,比如我举个小例子,现在挺火的工业软件,大家会发现可能有一些核心求解能力、毛利很高的公司,它一上市就是很高的倍数,两三百亿市值;有一些规模比它更大的、但是做集成的公司,名字甚至还很响亮,但它的上市的估值绝对值就没有刚刚我说的前者那样高。市场对于真正科技技术和毛利的理解是挺深的。
因此,我们现在不能因为什么行业很火,就冲进去,这种理解是非常浅显的。在现在的环境下,更要对每个板块的理解和产业链的环节有更深的研究,这对投资人的要求更高了。
徐剑:好的,谢谢。下面这个话题我就不请每一位嘉宾都回答了,我想请闫总说一说。因为您看早期,请您介绍下,松禾目前更关注的早期方向是什么?有没有一些现在是冷板凳但未来有大机会的赛道?
闫阳:谢谢主持人。如刚才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所介绍的,松禾资本近三十年一直坚守的三个方向是「数字科技、精准医疗、创新材料」,这里面严谨来说既有产业,也有技术或行业,我们不做特别严格的区分,我们坚守这三个方向,也坚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三个方向依旧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发展的主旋律。我所负责的天使基金或者早期科创基金,重点关注两个大的方向:「绿色 Green」以及「智能 Intelligence」,绿色是为了让我们人类更可持续下去,而智能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这两个方向都非常重要,关乎我们所有人的当下以及未来,也是我们做孵化和投资的本源信念。这也是我们坚定看中的方向,会一直走下去,通过孵化、投资、布局若干前沿颠覆性技术和团队,来实现这些目标。
实际上,如刚才所说,松禾资本并不是一家有非常具象的产业背景的投资机构,但我们一直努力在洞察科技发展规律和把握产业发展脉搏这两个方面做折中和平衡,同时,我们要求自己以最大的限度去理解产业,用一定程度的「产业思维」去指导日常的投资工作,这里为什么说是“一定程度”呢?因为我们早期天使基金的宗旨性目标是通过颠覆性的科技手段和跨界的思维认知,助力交叉复合背景的创业团队,共同实现「绿色」和「智能」这两个主题。如果只盯住产业的发展有时候会不可避免的束缚我们的思维,限制我们的想象,阻碍早期科技投资工作。
因为人民币基金出资人结构的变化和新的需求,以及一二级市场加速互动融合的新趋势,在筛选标的的过程中,我们会极大的希望创业团队也具备这种「科技+产业」并重的思维认知,既能做得了尖端科技研发,也能“俯身贴地”的扎进产业中寻找机会。同时,我们会要求被投企业具备两种以上完全“正交”的技术,从而建立一套“平台型”的技术或产品与服务矩阵体系,让自己的企业投身到两个以上的行业或者产业中,进一步增加自己团队的壁垒护城河。
最后就是对我们这些投资人的要求了,因为「人」是实现产业投资,或者我们这种以科技和产业思维并重的早期投资工作最重要的因素。相比纯财务投资,和早年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产业投资对于投资人的要求真的变高了,素质、认知、行动、信念几个方面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改变,简言之:(1)要具备足够的产业投资素质,包括:科技专业背景、产业工作积累、行业变革认知,“不懂装懂”在产业投资这行是不长久的;(2)要具备“俯身贴地”的务实精神,37摄氏度的高温下去佛山、东莞调研制造业产业链的现状,真的是需要这种务实精神的;(3)要具备坚定的耐心和信念,产业投资和早期投资相似,都需要一定的信念,产业有周期,有起伏,有波峰波谷,比如就像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间有一段时间整个行业处于低谷,很多人因而唱衰,转而看了其他更火爆的行业,比如VRAR,然后现在的情况呢?这种耐心和信念源于深厚的积累,我们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提高自己。
最后,我们认为:早期科技孵化和投资既需要「科学品味」,也离不开「产业思维」,必须要在深刻洞察科技发展规律和深入把握产业发展趋势这两个方面做好折中与平衡。既能“仰望星空”,捕获颠覆性科技创新,又能“俯身贴地”,拥抱产业变革浪潮。
徐剑:这个理解很深,我前天刚从深圳以及东莞回来,我去看了东莞的几个小企业,天气确实很热,整个调研下来确实很辛苦。但值得做,也必须这么做。只有深入理解产业,真正从产业从业者的角度出发,我们才知道什么样的技术是可以真正的用在产业上,未来真正可以发光的东西。
徐剑:那我们继续下一个话题。这个问题我就想请张鹏总来回答了。刚刚张鹏总提到作为产业投资人,我们很强调赋能,这绝不是仅仅给资金。从我在讯飞做投资的感受来说,对于早期项目,有时候我需要给团队去找人,搭建完整的团队。而在它研发产品的过程中,我会拉着我们的业务线去与创业者交流,去明确怎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芯片定义才是最符合客户需求的。等项目的产品到了开发的后期,我就在操心产品出来以后,内外部有没有给它场景试用的机会,有没有给它对接订单的机会。对于这些赋能,我想大家都在,且做了很多。我想听张鹏总说一说,我们中车是怎么去做的产业赋能。
张鹏:感谢,我把我自己的思考给大家分享一下,刚才听各位同行的介绍一下,我也想把我们的投资逻辑再跟各位说一下,第一个来说,我觉得一二级完全不一样,做二级的人是阶段性的收益,比如说刚提的光伏,去年能投硅片,投硅料,今年我看价格,即使投IPO的企业也挺难了,所以去年我们在这个行业上没敢下手。
再说咱们之前火的,总结下来现在凡是已经很火的行业,反正我们这个机构是不太敢去碰的或者比较谨慎,包括前年的电池等等的。我们在投资的方法上,除了梳理行业MAP地图这种传统的方式以外,更多的还是能识别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投资圈流传一些话我非常认同,一个是方向大于努力,这个方向怎么看,大概率的就是比别人能早半步。举个例子,我们在关注传感器行业,大家都在看模组的时候,我们已经看芯片了,别人在看整机,我们看配件,所以说在这里边我们围绕着我们的逻辑去比别人尽量的早半步,这可能是上面提到的CVC的优势可以提早于投资机构发现短板,找到企业提早布局。举个例子,我去年投的传感器的芯片,当时确实被卡脖子,但是这个芯片我们有需求,因为我也买不到,所以今年它的收入能翻三五倍的样子,所以我的感受要与行业的专家多呆在一起,洞察到行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我们的短板,再去找到行业的好标的提早布局。在这里有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有一群或一堆跟你说实话的真心的产业生态圈朋友,他能告诉你咱们真正的缺什么,这一点可能我们稍微幸运一点,我们有一点产业的背景,我们很多专家他能告诉我他需要什么,这是所有我们所谓自己的优势,但是毕竟自己的产业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对我们关注的行业都要建立这个生态圈。
除了我们自身的产业背景,随着我们所投的项目越来越多,逐渐从点到面,所投企业形成上下游的协同,他们也是我们自身产业外的核心资源,我个人称为我们的行业子平台,围绕他们我们可以去孵化、投资甚至并购,有些行业单体不会做多大,一定是靠并购,要把自己做成平台,形成产品系列,产品矩阵才能具有竞争力。
第二个是模糊的精准,这里我个人关注两块,一个是国家政策很重要,一个是是否真正有值得我们投的价值。我们基金16年开始投资半导体,那时候还没这么火,比如沈阳拓荆,那个时候我们判断的大逻辑就是科技创新会带来第三次革命,方向选对了我们认为控制的核心就是我们半导体,也比如我们这种的IGBT,也确实在十年前开始布局。2018年我们基金+直投联合出海收购欧洲的半导体设备公司,通过这几年的整合,我们捋顺了管理模式、整合了供应链、目前已经成为重要的半导体设备的供应商。这个案例是我们基金从标的寻找、谈判、组织团队、收购、整合、技术和产品国内落地,后续计划明年冲击科创板,同时围绕着它我们也做了一些上游的收购和其他主设备海外的并购布局,希望它成为从0到1的增量,为我们中车培育新产业。
发展到目前,我个人更倾向于投两端,产业中早期项目或者并购整合,我认为这才是我们产业方应该干的,也是有能力干的。此外关于投资的一些总结,就是大家一定睁大眼睛去识别项目的本质,不是所有的都需要替代,很多的企业都是蹭热度,讲故事,我们只关注那些有真技术有担当的好团队。
在这个环境下,我觉得作为产业投资人,包括我们在座投资人,在高度信息透明的情况下,原来说实话大家信息不对称,还有估值差,现在这么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找到核心技术的好企业,我们投了一些企业,发现最深的我们一定要找一个好的团队,牵头人,他不一定长处有多长,他千万不要短板,但凡格局不够的老板好企业也未必能做成我们希望的模样。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找志同道合的有格局的老板,有担当的企业家,我们与他们并肩作战,长期陪伴,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对于投资人慢慢适应耐得住寂寞,挣长线收益挣慢钱,这是我这些年的一些感受,谢谢大家。
徐剑:谢谢张总。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挑战。我们都感受到现在是个对众多行业很有挑战的时期。从投资行业来看,在很多领域是存在内卷的。而外部的经济环境这局势又不太好,全球经济处于下滑状态,中国国内的需求也在下降。
这个问题我想留给史总,从您来看,做投资目前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您有什么应对的方法可以给大家分享?
史巍:当前,市场和行业均面临多重挑战。但我们认为,在任何时期,做投资始终要保持冷静。市场在每个阶段都有热门,也有波动。投资机构要在自己专注的领域,研究清楚细分赛道。只有真正了解产业发展规律,才能找到具备长期成长价值的企业,抵抗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此外,作为一级市场投资机构,一方面要有坚定的长期主义信念,用长期视角看待市场走向,才能做好投资,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更要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和勤奋的态度,在募投管退每个环节把事情做到实处,才能真正穿越周期。
徐剑:谢谢,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在台上真知灼见,可谓是毫无保留的给大家做了分享。
期望我们能够联手一起,为中国的科技创业者们做一些服务,为中国科技的向前发展做一些贡献。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