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校的中层岗位成为吸引人的“香饽饽”?
学校中层管理人员是教育发展的中坚,也是学校管理的脊梁。学校中层不仅是学校具体事务的管理者,还是密切干群关系、凝聚团队核心竞争力的纽带。毫不夸张地说,学校要想赓续发展,中层团队是关键。
然而,当前许多学校中层管理岗位却面临断层的危机,其主要原因是这个群体压力大、杂事多,很多时候是超负荷运作,而中层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相关部门虽有政策导向,但实施阻力多,落地难度大……
(相关资料图)
凡此种种,导致大家对中层管理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那么,如何让学校的中层岗位成为吸引人的“香饽饽”呢?
01
放 手
放手是一种智慧。
学校中层管理人员是学校管理中上传下达、执行反馈的重要纽带,他们参与学校制度方案的制定,是学校的管理者;他们又身处基层,直接面对一线教师、家长和学生。
双重的身份使他们既有宏观层面的管理思维,又有微观层面的一线经验,为他们独当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智慧的管理者要善于放手,提升中层管理者的工作张力。
一方面,思想上“松绑”,学校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支持中层干部开展工作;
另一方面,行动上“突围”,学校要在坚持大的原则和方向的前提下,支持中层管理人员打破管理中不合时宜的坛坛罐罐、条条框框的束缚,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此外,我们还须注意,放手不是放任、放纵,更不是当甩手掌柜。
02
减 负
负担过重、压力过大是当前学校中层管理人员普遍的工作状态。
具有双重角色的学校中层管理人员,不仅要承担相应的部门管理职责,对部门的具体事务进行谋划、协调和处理,还要从事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肩负着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任,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层管理人员“双线”作战,其工作负担和压力可想而知。
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中层管理人员减负工作,切实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
一方面,学校要科学谋划好全年工作,广泛征求中层管理人员的建议和意见,做到“深思熟虑”“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切不可好高骛远,造成中层管理人员被动应付,身心俱疲;
另一方面,中层管理人员要学会“弹钢琴”,要善于谋大局、抓关键、盯重点,统筹协调好部门工作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更不可“一手硬一手软”,顾此失彼。
03
创新评价机制
评价是杠杆,是导向。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不仅能全面调动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更能有效激发人的工作激情。
然而由于长期的思维定式和管理模式,目前的学校中层管理人员评价机制和体系,虽然考虑了中层部门的工作实际,但并没有从根本上作出实质性的改变,致使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主动性不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因此,在中层管理人员的评价上,学校要深化改革,大胆创新。
一方面,就部门管理而言,学校要充分考虑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协调难度、压力程度等,既要做到人尽其才,又要体现人才难得,既要讲教育情怀,更要体现劳有所获,让中层管理人员真正“跳”出来、“动”起来;
另一方面,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学校要站在公平公正的高度,对中层管理人员的教学评价既不可特殊照顾,更不可区别对待,全员上下一视同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中层管理人员还应率先垂范,做教育教学研究的“尖兵”,共谋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04
共 情
学校中层管理人员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学校要善于与中层管理人员共情,让他们在工作中有存在感和归属感。
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中层管理人员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参与者,又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和督导者,既要对学校负责,又要对普通教师、家长和学生负责,工作中的压力、阻力、困难和困惑可想而知。在实际操作层面,学校要充分体谅和关注中层管理人员的思想,尽可能地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让他们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主动分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在具体落实学校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失误。学校要做中层管理人员的坚强后盾,善于容错,主动分担、化解其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同时,学校还应增强服务意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中层管理人员解决业务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在工作中无后顾之忧,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馨和温情。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